金属热处理淬火工艺应用范围:淬火工艺应用为广泛,如工具、量具、模具、轴承、弹簧和汽车、拖拉机、柴油机、切削加工机床、气动工具、钻探机械、农机具、石油机械、化工机械、纺织机械、飞机等零件都在使用淬火工艺。淬火介质工件进行淬火冷却所使用的介质称为淬火冷却介质(或淬火介质)。理想的淬火介质应具备的条件是使工件既能淬成马氏体,又不致引起太大的淬火应力。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、水溶液、矿物油、熔盐、熔碱等。水水是冷却能力较强的淬火介质。优点:来源广、价格低、成分稳定不易变质。缺点: 冷却能力不稳定,易使工件变形或开裂。在C曲线的“鼻子”区(500~600℃左右),水处于蒸汽膜阶段,冷却不够快,会形成“软点”;而在马氏体转变温度区(300~100℃),水处于沸腾阶段,冷却太快,易使马氏体转变速度过快而产生很大的内应力,致使工件变形甚至开裂。当水温升高,水中含有较多气体或水中混入不溶杂质(如油、肥皂、泥浆等),均会显著降低其冷却能力。应用: 适用于截面尺寸不大、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工件的淬火冷却。
金属热处理回火工艺
回火工艺
回火是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,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、油等介质中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。
回火的目的:(1)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,防止变形和开裂;(2)调整工件的硬度、强度、塑性和韧性,达到使用性能要求;(3)稳定组织与尺寸,保证精度;(4)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。
回火分类
低温回火
指工件在150~250℃进行的回火。
目的: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,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。
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,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。
金属热处理退火工艺退火工艺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,保温一定时间,然后缓慢冷却(一般为随炉冷却),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。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,退火后的组织。退火的目的(1)降低钢的硬度,提高塑性,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;(2)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,细化晶粒,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;(3)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,以防变形和开裂。